4月27日下午,“立诚双周学术论坛”2025年第2期(总第32期)在我校长安校区实验楼506报告厅举行。论坛由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和经济学院合办。丝路院赵文琦博士、管理学院胡留所博士、经济学院杜欢博士开展“中国能源革命三人谈”系列报告,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文彬教授主持并点评,我校60余名师生参加了论坛。
赵文琦以“数字经济赋能化石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机理与效应”为题,面对数字化时代,提出能源转型需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工具实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突破,阐明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化石能源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压舱石”作用。并对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化石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及当前赋能效果如何,展开了详尽的讨论。
胡留所以“中国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产业共生演化及其影响研究”为题,探究中国的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践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特殊的能源禀赋和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的能源转型也被称为能源革命。不同于当今气候政治引领国所倡导的能源转型,中国的能源转型要兼顾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协调发展,以保障经济发展中的能源需求。该报告将深入分析中国能源转型的特殊性,评估能源转型的宏观经济和低碳影响。

杜欢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构建E-SPSP国际产能合作框架,围绕“状态”“绩效”“结构”“潜力”进行中国与沿线国家油气产能合作研究,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产能合作走深走实、提升能源安全保障建言献策。
赵文琦,助理研究员,产业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能源经济研究,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出版学术专著4本。
胡留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能源转型与“一带一路”倡议,发表CSSCI/SCI论文4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出版学术专著5本。
杜欢,西北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区域经济。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参编著作4部。